中山医院胸外科>>疾病介绍>>纵隔疾病>>纵隔的解剖和分区 www.zschest.com

纵隔的解剖和分区

    解剖: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器官总称。位于胸骨后方,脊柱前方的一个间隙;两侧有纵隔胸膜和胸腔分开,上为胸廓入口,下为膈肌。因纵隔和颈部筋膜相通,其间有气管、食管及颈部大血管等通过,故颈部感染可能伸展至纵隔。此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,随着心脏和膈肌从颈部下降至胸部,胚胎时期的鳃弓组织可能被带到纵隔而继续发展成为囊肿或肿瘤(见图1、2、3、4)。

图1:正侧观 图2:正侧观

图3:右侧观 图4:左侧观

    为便于临床指明肿瘤位于纵隔的部位,人为的将纵隔分为几个区:

    一、九分法:前纵隔:位于气管、升主动脉及心脏的前缘,呈倒置的狭长的三角区域;中纵隔:相当于气管、主动脉弓、肺门和心脏的范围;后纵隔:食管前缘以后的区域;上纵隔: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体下缘的水平线以上;下纵隔:第四前肋端至第八胸椎下缘的水平线以下;中纵隔:位于上下纵隔之间。

    二、临床分类法:上纵隔: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体下缘的水平线以上;以气管为界,分为前后纵隔;下纵隔: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体下缘的水平线以下;以心包为界:心包前方为前纵隔;心包与气管处为中纵隔;心包后方为后纵隔(见图5)。

图5:临床分类法 图6:三分法

    三、三分法:由Shields于1972年提出的最简单的分类方法。所有的纵隔分区都是上至胸廓入口,下至膈肌。前纵隔前界为胸骨内面,后界为心包前壁于与大血管;内脏纵隔区前方位前纵隔后界,后方位于椎体前方;后纵隔为椎旁纵隔区,由内脏纵隔区后方至肋椎角(见图6)。

许多胸内器官均位于纵隔内。在上纵隔,最前面的器官为胸腺,分左右两叶,上端可伸入颈部,下端可扩展至前纵隔。胸腺后面为左无名静脉,自左向右斜行,和右无名静脉相连后,组为上腔静腔。上腔静脉的后方为升主动脉、主动脉弓及其分枝。肺动脉在主动脉弓之下,分为左右肺动脉。右肺动脉在升主动脉之后,而左肺动脉在降主动脉之前。气管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后方。主动脉弓横跨气管的前面,并在其左侧向下形成降主动脉。气管之后为食管。在中纵隔有心脏,大血管,气管分叉,总支气管、淋巴及其附近的淋巴结、心包及心包两侧的膈神经。在后纵隔有支气管、食管、奇静脉、半奇静脉、交感神经干、降主动脉和胸导管。

    纵隔的位置有赖于两侧胸膜腔压力的平衡。当一侧压力增加时,纵隔被推向另一侧。相反地,如一侧的肺萎缩或高度瘢痕纤维性收缩,纵隔便被牵向病变的一侧。如两侧压力不平衡,而且在呼气和吸气时,两侧压力的差度有变化,纵隔便左右摆动,对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造成不良影响。

 

 
   
相关文章: